中心主要研究方向
来源:中心概况
作者:经济中心
发布时间:2013/03/23

甘肃经济发展数量分析研究中心是经甘肃省教育厅批准,由甘肃省教育厅和兰州商学院共同建设的甘肃省首批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本中心主要致力于以下几个领域的研究:

1、甘肃经济发展数量分析研究

本研究方向将在瞄准学科前沿进行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针对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数量分析问题展开理论与应用对策研究,从而对于打造高水平统计数量分析科研创新平台,不断强化我校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和国民经济学学科优势,加速统计数量分析科研成果的转化,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研究方向依托我校省级重点学科统计学和校级重点学科数量经济学、国民经济学,围绕数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区域社会经济统计分析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取得了一批有重要影响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突出体现了应用性和数量性的特色。

1)围绕政府统计数据质量控制体系的研究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标志性成果包括专著《政府统计数据质量体系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统计数据质量评价研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政府统计数据质量控制技术方法研究”、论文“对政府统计数据质量成本的探讨”(《统计研究》2007.7)。

2)围绕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检验体系的构建研究取得开创性进展,在国内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标志性成果包括“典型相关分析中的统计检验问题”(《统计研究》2008.7)、“因子分析统计检验体系的探讨”(《统计研究》2007.6)等系列论文。

3)围绕统计调查技术与方法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创新价值的成果。主要成果有:“抽样调查的不规范性及其解决”(《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精度一定时各种抽样设计的费用比较”(《统计与信息论坛》2008.4。)

4)围绕资源环境核算问题的研究,取得了积极的研究进展。主要成果有:“资源租金价值核算理论与方法研究”(《统计研究》2009.5)、“绿色GDP核算理论与方法研究”(《统计研究》2010.11)等。

5)围绕地方政府统计方法制度的研究,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成果。

6)围绕西部特别是甘肃省经济、社会、科技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热点问题,从大量统计数据资料出发,开展定量分析,取得了一批实证研究成果,为政府及各类市场主体实施科学决策与宏观管理提供了理论咨询与信息支持。

2. 区域金融发展与政策研究

本研究方向根据国内外学科前沿进行金融、保险的深层次理论探索,并紧密结合甘肃省实际,对相关领域进行应用性、开发性研究,打造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信息资料与咨询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应用型研究平台。通过培养一流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进一步优化金融学科的学术梯队建设;通过聘任高层次研究人才,创新科学研究机制,产出创新性研究成果,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在高校科研体制改革方面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通过加强网站、图书资料信息、数据库、实验室和实习调研基地建设,不断改善教学、科研基础条件,增强对外学术交流与联系,为实现把金融学科建设成国内一流奠定了基础。本研究方向具有突出的应用性与地域性特色,即根据国内外同类研究前沿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结合甘肃省经济总量较小、经济保持持续较快发展主要依赖投资推动、确保投资持续较快增长是关键的现实,在预算内投资增长空间不大、企业自筹资金能力有限、利用外资也难有根本改观的情况下,研究如何发挥金融保险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本研究方向是甘、宁、青、新四省区中最先发展起来的,在我省同类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经过长期建设已相当成熟与稳定,拥有高水平的专兼职研究队伍、科学凝炼的研究方向、较丰实的图书网络资源及专业实验室和成体系的专业实习调研基地。长期以来,在金融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对策研究、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有重要影响的成果。代表性研究成果主要有“甘肃省金融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甘肃省政府金融办研究项目),“国际金融危机对甘肃省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甘肃省社科规划重大研究项目),“中科院白银高技术产业园资本运营与管理”,“兰州市393国企改革工程”(被国家国资委誉为“兰州模式”),“兰州金融中心建设问题研究”,“甘肃民间资本投资发展研究”(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等等。

该研究方向依托金融学(含保险学)省级重点学科,结合甘肃省“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为实现甘肃省经济结构调整,强化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以及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和改善民生等方面,提供金融保险支持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已有研究成果已被广泛采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在甘肃省处于领先地位。

3、区域经济理论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开发研究

本研究方向涉及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整合了我校区域经济研究的各类相关资源。本研究方向可培养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定阶段所急需的高层次经济管理类人才。由于特定的地域环境限制,单纯靠“输血”式的人才引进已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我省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本研究基地的建设,有助于我们培育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自身“造血”机能,形成良性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进一步充实西部地区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的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有利于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及其学术地位的提升,并为中青年学术骨干的脱颖而出创造更高的平台。同时,也将促进区域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与手段的创新,为培养区域经济学博士研究生打下良好基础。

本研究方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长期关注甘肃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为地方的发展战略及其实施进一步提供决策参考、基础数据支撑和公共政策咨询。通过该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在西北地区聚集和培养一批优秀的学术人才,形成一支一流的学术团队;有利于产出一批创新科研成果,增强我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功能;有利于改善我校的办学条件,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层次;还将有利于创新科研体制,带动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全面发展。

本研究方向以经济发展理论和后发优势理论为指导,以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开发和发展为研究对象,突出了以下特色:

1)基于区域经济互动协调发展的视角,剖析甘肃作为我国西北内陆落后省份在应对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化发展态势时存在的问题及特殊性,提出符合甘肃实际、具有西北内陆省份特色的应对区域全球化、一体化发展态势的路径和响应模式,重点探讨甘肃省民族地区地方性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发展背景的协调、融合问题;

2)基于后发优势的跨越式发展思路,在系统全面分析甘肃经济发展动力系统的基础上,分析甘肃省长期以来资源依赖型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及转变发展方式的必要性,探索甘肃经济发展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的思路、路径、机制和模式;

3)基于区域空间结构优化重组视角,通过对甘肃省各地区区位、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区际经济联系等条件的分析,在探析甘肃省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甘肃省区域经济空间结构重组优化的整体思路,探索实现甘肃区域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4)基于区际贸易视角,在分析区际贸易在甘肃省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的基础上,构建甘肃省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经济互动协调发展的区际贸易模式。